工伤导致解雇是否合法?
2025-01-09上海专业劳动律师
工伤导致解雇是否合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基本原则之一。当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后,其权益受到特别保护。一般情况下,企业不能因为员工工伤而直接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比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非因工伤病原因的情况下,即便劳动者处于医疗期内或恢复期间,用人单位也可以依法解除合同。此外,如果劳动者经治疗后无法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并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则双方可以协商一致终止合同;或者按照国家规定领取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后,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工伤期间的工资怎么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内,即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在工伤治疗期间,员工有权获得与受伤前相同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具体的支付方式、时间等细节可能会依据各地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对于因工伤导致解雇的问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仅凭工伤事实本身并不构成合法解雇的理由。但在满足法定条件的前提下,如存在严重违纪行为或其他正当理由时,则可能存在例外情况。建议具体案例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详细评估。